2024-08-01
分享到
央视网消息:透过数据看经济,通过经济看成就。多维度亮眼数据增信心、强底气,中国经济稳定向好有支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7月31日公布7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运行态势基本稳定。
从分项指数看,7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0.1%,连续5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从需求来看,受多地高温多雨天气以及部分行业进入淡季影响,国内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波动,但需求整体相对稳定的大趋势没有改变。
7月份,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9.9%,较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显示企业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制造业企业比重连续3个月下降。
7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1%,仍位于扩张区间,表明多数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较为乐观。
从非制造业情况看,7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运行在50%以上,尤其是跟暑期消费相关行业表现良好,经营活动保持扩张。
7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连续19个月运行在50%以上。分行业看,与居民出行和消费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
受高温暴雨和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放缓,商务活动指数为51.2%,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7月份,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保持在56%以上,显示非制造业企业对下半年市场维持乐观预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30日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67.4万亿元,同比增长5.8%;物流业总收入6.3万亿元,同比增长3.7%。上半年物流需求稳步恢复。
国家统计局7月30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23528亿元,比上年增长6.4%,占GDP的比重为17.73%,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7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9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实现利润总额52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文化企业发展平稳向好,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0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实现跨越式增长,规模更大、结构更优、活力更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近1.6万亿元,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较2012年增长了17万亿元,这个数字放在2023年世界各国贸易排行榜中,排名靠前。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24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首次突破21万亿元,规模再创新高。
7月30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为28.52万亿元,投资者数量超过1.22亿个。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4万只,募集资金33.68万亿元。202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上半年平均收益率为2.8%,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413亿元。
从理财产品看,中低风险产品是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流产品,占比超过94%。从投资者看,截至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到1.22亿个。其中,个人投资者1.2亿个,占比超过98%。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介绍,上半年理财产品规模稳步回升,平均收益率2.8%,继续成为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选择。下一阶段,银行和理财公司应不断提升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研判水平,为不同需求的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引导投资者养成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
报告还显示,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大部分都投向了实体经济。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0万亿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30日公布2024年度中国50强物流企业调查结果。根据企业调查,中国50强物流企业2023年物流业务收入规模合计超过2万亿元,近九成头部企业涉及国际物流业务。
据介绍,中国50强物流企业2023年物流业务收入合计2.1万亿元,综合50强物流企业门槛74.3亿元,民营50强物流企业门槛15.5亿元。
头部物流企业服务领域涉及支撑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品类。其中,大宗商品、快消品占比近八成。另外,有近九成头部物流企业涉及国际物流业务。
从经营数据看,头部物流企业平均资产总额近500亿元,收入利润率5%左右,资产利用效率、质量相对较好。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刘宇航表示,更好地通过头部企业,特别是对于数字化的投入,带动其他相关物流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更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0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实现跨越式增长。
发布会上,总台央视记者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呈现规模更大、结构更优、活力更强等特点进行提问。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这些特点时,特别回应了创新让中国外贸越来越有底气,绿色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鲜明的底色。
据海关统计,我国出口的每10辆汽车中有4辆是电动车,每10辆铁道机车中有7辆是电力机车,出口蓄电池近九成是锂电池,外贸出口的绿色属性更强。
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介绍,近期,有些论调炒作我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这是个伪命题,既不切合实际,也有违市场规律。比如电动汽车,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增加到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三倍、中国产量的五倍。我国的新能源产品不仅不过剩,反而丰富了全球绿色供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力量。
在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近年来,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全国相关区域外贸发展都有哪些亮点?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予以回应。
海关总署综合司负责人林少滨介绍,东部地区勇挑重担,贡献了我国七成以上外贸增量。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进出口年均增速快于全国整体4.5个百分点。东北三省进出口连创新高,2023年达到1.23万亿元的历史最高值。2024年上半年,东部、中西部和东北三省进出口全都实现增长。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挥了外贸动力源的重要作用。
京津冀区域外贸总量跨过两个万亿级台阶,2023年达到5.03万亿元的历史新高。
长三角区域以不到全国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超过三分之一的进出口总额,2023年36.3%,2024年上半年36.6%。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优势突出,2023年,大湾区内地9市出口了我国近五成的家用电器、近八成的3D打印机和超过九成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