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分享到
有人说太可惜,有人说会赔钱——但已经开线个月的金珈萱终于不用再熬到半夜盘货。过去,她每天被键盘声和快递纸箱包围,现在她可以睡懒觉,迎着阳光到小店,感受人类的声音——有顾客3天来了3次,对她说:“就想进来逛逛,跟你们聊聊天。”做生意十几年,她第一次从消费者那里直接感受到,自己还拥有人格魅力。
变化可能发生得更早。在这些中小商家转向之前,有些大品牌就已经做出了改变。2018年12月,纯做电商起家的零食品牌、上市公司“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公开表示:“流量经济终归是流量经济,网上的人在不断变化,不像线下有店,别人抢不走。”去年,已经靠电商存活了12年的“三只松鼠”再次表态,未来3年要从线%。在电商平台活跃起来的国内美妆品牌“完美日记”把线下概念店开进了商场,提供试妆和社交空间。
谢汶秦此前经营的女装网店,需要她每个月出差去各地拍广告图片,打卡网红咖啡店、民宿。2022年成为母亲后,她不想再过“奔波”的生活。新冠疫情后,金珈萱感到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生活必需品,“零食可吃也可不吃”。零食行业开始打价格战,也开始拼流量。运营网店不仅要在购物平台上买“曝光量”,还要在社交平台上“投流种草”——运营成本占到总成本的50%-60%。与此同时,“大家更愿意为情绪买单”。
林雨开网店当掌柜,就想“做一点比较特别的东西”。她曾在某电商平台上做过运营工作,和工厂对接,发现“尾货”有商机。2009年,她拿货要去工厂蹲点,“打点好关系”。10年后,店铺还在盈利,工厂拿着货来求她卖,林雨还是决定转型,因为同样的利润,要花费比过去更多的精力才能赚到。她的新赛道是传统中式服装,“适合的人群非常小,但客群会很稳定”。
李小芳说,来实体店的顾客至少要停留一两个小时,希望搭配师帮忙多搭几套衣服——这样的私人定制服务,以前只有均价几千元的高档品牌才会提供。李小芳是创业者,也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能共情一些女性的需求:“30多岁的女性,对价格没那么敏感,被琐事挤占个人时间,网上买不到合适的衣服,线下反而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