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9
分享到
在全球化浪潮趋势下,供应链成为全球贸易、产业合作以及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与国家战略与经济安全息息相关。然而,当前世界形势错综复杂,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因素,也给全球供应链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愈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提升中国供应链全球化发展的安全与韧性?近年来,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风险防控技术,正成为保障产业链安全的“数智化”技术底座,驱动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实现根本性变革。
在新一轮“企业出海”中,海外市场已成为企业对外拓业务的强劲增长点。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约2.71万亿元,同比增长14%。尽管发展态势良好,中资企业仍面临国际贸易宏观环境的多变,以及企业经营内部的挑战。
放眼国际环境,近年来,政治冲突持续影响能源与物流供应链,部分国家推动产业链“回流”“脱钩”动作频频。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供应链中断事件数量,较五年前增长超200%。这些变化使得供应链安全超越传统经济范畴,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关键领域。以稀土产业为例,这种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其全球加工产能高度集中。任何生产国的政策变动或物流中断,都可能引发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的连锁反应。建立多元化、韧性化的供应链体系,已成为各国共同课题。
对于企业而言,供应链管理则面临更复杂的挑战。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4月,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575.4亿美元,同比增长7.5%。在出海热潮背后,众多企业正遭遇着“看不见的雷区”。比如,由于信息不通畅、数据不一致等原因,企业往往存在动态盲区,难以及时获取海外合作伙伴的经营异动,无法应对海量风险信号。
某电子制造企业供应链总监向记者坦言,“去年,我们未能及时察觉到东南亚物流合作方的债务危机,导致价值数千万的货品滞留港口,生产线被迫停工两周,带来巨大损失。”
数智化驱动转型 构筑安全新防线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于供应链安全具有里程碑意义。文件明确要求,到2030年建成“深度嵌入、智慧高效、自主可控”的数智供应链体系,培育百家领军企业。这标志着供应链安全建设进入技术驱动新阶段。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一批科技企业正在通过加速大数据技术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供应链安全。比如,合合信息旗下启信慧眼,利用AI+大数据双重驱动,实现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采购招标风险管理、全球供应链监控三大场景数智化升级;百世集团依托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打通供应链各环节,构建了技术驱动的供应链底座。
除了中国企业,也有一些外资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主动预警风险管理。以合规尽调为例,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企业如果能够提前追踪海外客户、供应商、渠道商等合作伙伴的合规风险,能够很好地前置化降低自身经营风险。如全球数据和分析驱动的决策赋能机构邓白氏早在多年前就在海外推出了“供应链风险管理方案”,帮助企业的采购人员通过数据驱动供应商准入评估和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数智供应链发展迎来政策利好期,数智供应链建设将进入加速期。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解读《行动计划》时表示,数字化和智能化相融合的数智化已成为加快供应链创新的重要动能,是推动供应链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未来,商务部等8部门也将培育一批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和供应链中心城市,指导地方积极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全国数智供应链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当前国际竞争的本质是体系竞争。当中国企业能通过自主技术平台实时掌握全球供应链动态,及时调整产能布局和物流路线,中国产业链的韧性与安全性将获得根本性提升。这对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规避供应风险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数智供应链建设,不仅是企业出海的安全保障,更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屏障。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