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分享到
上海仙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工智能或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中金公司601995)担任独家保荐人。仙工智能成立于2020年,是全球最大的以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仙工智能围绕控制系统(SRC系列控制器)构建,形成“硬件+软件+生态”三位一体架构。
仙工智能自主研发的SRC系列控制器是其核心技术载体,凭借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兼容性,连续两年(2023-2024年)全球销量排名第一。
多模态算法融合,集成视觉-语言-动作(VLA)、强化学习、端到端导航及3DSLAM(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定位精度达±2mm(叉车控制器应用),支持动态避障与高精度堆叠。
3D传感器栈板识别通过实时三维成像识别栈板形状、尺寸及位置,提升物流自动化效率(专利号CN115113623B)。模块化适配能力控制器兼容超300种零部件(如激光雷达、执行器),支持1,500家集成商快速开发定制机器人。
公司将AI深度学习技术深度嵌入机器人控制系统,在智能叉车产品中,通过海量场景数据训练,实现载具识别泛化能力,可自动校正±30°角度偏移的托盘,并自适应破损变形或复杂光照环境。其导航技术支持激光SLAM、自然特征导航(NFL)等多模态融合,重复定位精度达±5mm,满足从静态仓库到动态产线的全域导航需求。
统一资源调度系统(RDS)实现多机协同,如智能交通管制、任务分配,显著降低人工干预(施耐德电气案例节约年成本超30%)。数字化工具链(RoboshopPro、QuickGO)支持开箱即用,30分钟内完成场景部署,降低操作门槛。
构建全球首个规模化机器人开放平台,积累数千工业场景脱敏数据,持续训练AGI模型提升机器人泛化能力。包括2D/3D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工厂环境的一比一建模与实时数据同步,辅助客户科学决策。
M4智能物流管理系统:通过动态任务分配算法和多智能体协同规划,提升整厂物流效率,在仓储场景中首创“预接单+拼合单”模式,降低机器人空载率。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中国拥有174项注册专利(含53项发明专利),创始人赵越个人持有36项发明专利。2022-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近2亿元,占营收比例超20%,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中研普华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将达5.3万亿元,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848亿美元,亚洲(尤其中国)为主要增长极。工业软件、机器人控制器等细分领域增速显著,工业软件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5,000亿元,国产替代加速。
制造业劳动缺口+人工成本上升,2023年中国新增工业机器人占全球50%以上,存量428万台仍在加速替换。制造业自动化替代人工成趋势,仙工智能叉车方案降低飞利浦荷兰工厂70%搬运人力。
汽车、3C、新能源等行业升级,3D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渗透率提升,栈板识别等应用推动物流自动化需求激增。仙工智能的智能叉车、顶升机器人等产品已服务于一汽大众、施耐德电气等头部客户,帮助客户实现仓储效率提升30%、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物流仓储电商渗透率继续提升,仓库自动化率不足30%,潜在设备空间100万台。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65+国家及地区,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14.5%,在北美、欧洲市场通过本地化产品(如适配闭式托盘的SPT-1000叉车)快速渗透。
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目标,叠加AGI(通用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技术突破,推动机器人从“替代人力”向“自主决策”升级。仙工智能已布局AGI技术研发,AGI+具身智能催化机器人自主决策能力,仙工研发投入占比超20%(2024年研发费用7,131万元),计划将IPO募资用于具身智能控制器等前沿领域。
仙工智能以23.6%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榜首,远超拓邦股份002139)(13%)、振邦智能003028)(2%)等国内竞争对手。其开放平台模式打破了传统控制器厂商(如库卡、ABB)的封闭生态,通过兼容多品牌零部件和集成商,形成“技术+生态”双重壁垒。
全品类覆盖从轻型搬运机器人(SOF-300EU)到重载叉车(SFL-CDD15-CE),从单一设备控制到全厂调度系统,仙工智能提供“硬件+软件”一站式解决方案。
高复杂度场景突破,在欧洲LogiMAT展会上,SFL-CDD14-CE叉车通过AI算法实现非标料笼的精准堆叠,在动态路径规划和复杂环境适应性上超越传统设备。
公司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与SICK、KINCO等组件厂商深度合作,同时获得普洛斯、科沃斯603486)等战略投资者支持,在物流场景资源和家用机器人技术迁移上形成协同。海外收入占比14.5%(2024年),欧美工厂落地项目验证全球化能力。收入复合增速35.7%(2022-2024年),机器人整机业务占比升至69.5%(2024年),规模效应初显。
公司综合毛利率长期保持在45%以上,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控制器+开放平台”模式,仙工智能避免了重资产生产,专注于高附加值的技术研发与生态运营,实现轻资产扩张。
三年累计亏损1.22亿元(2022-2024年),经营现金流波动(2024年净流出2,496万元)。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达32%,部分客户回款周期延长至120天。
现金及等价物(2025年3月2,618万元)无法覆盖短期借款(7,806万元)。
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38.7%(2024年),单一最大供应商占比15.8%,需持续推进多元化。客户A/C同时为供应商,交易公允性存潜在争议。
极智嘉(AMR市占率第一)、云迹科技(服务机器人)等同期IPO,资本涌入加剧技术竞赛。外资品牌(如库卡、ABB)在高端市场仍具技术优势,国内企业(如埃斯顿002747)、汇川技术300124))加速国产替代。
仙工智能凭借全球领先的控制器技术、开放平台生态和全球化布局,在智能制造赛道占据独特地位。随着行业政策红利释放和技术迭代加速,公司有望在千亿级市场中持续扩大份额。其港股IPO将为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全球化战略提供关键资金支持,进一步巩固“机器人大脑”的领导者地位。短期需关注盈利拐点及国际客户拓展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