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分享到
7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经核算,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42908亿元,比上年增长6.7%(按现价计算),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2.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18.01%,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
“三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创造新内需、推动产业转型、不断塑造优势产业,近年来,“三新”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无论是在供给侧还是在需求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来看,最新数据显示,“三新”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485亿元,比上年增长6.7%,占比为3.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045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占比为41.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2964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比为54.7%。
“这一数据揭示了中国经济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关键期。‘三新’经济增加值增速显著高于GDP增速,标志着其正从‘辅助变量’跃升为‘主导变量’。”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三新”经济是结构性优化的“加速器”,第三产业占比和增速远超第二产业,表明中国经济正从“制造依赖”向“服务驱动”转型。其中,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绿色金融等领域的爆发式增长,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
具身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快速迭代的创新技术及应用正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刚刚结束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3000余项前沿展品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品集中展示,展现出当前我国生产力整体跃升过程中的新进展。“今年,AI产业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技术与应用的共振周期。”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表示,一方面,技术还在往上快速增长,没有明显的天花板;另一方面,技术在性能、成本方面变得“可用”,大规模的应用也已开始落地“扎根”。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股权投资案例数共5612起,披露金额3389.24亿元,分别同比上升21.9%、1.6%。其中,就行业分布来看,IT、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药健康、清洁技术等新产业领域获得投资数量同比显著增长。
另外,新产业领域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充电桩大幅增长,正在形成从电池到智能驾驶的全产业链优势;eVTOL商业化试点启动,深圳、苏州等地已建立低空物流航线。
得益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向服务业渗透,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的新业态及新商业模式也正持续涌现。
“新业态亮点则是场景革命。”田利辉表示,沉浸式消费发展迅速,AR/VR设备产量两位数增长;共享办公、共享出行平台整合闲置资源,共享经济持续发展。“三新”经济正通过创造新场景、重构供应链、激活要素市场,不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此外,作为新模式亮点,京东工业品“MRO电商化”改造传统供应链、华为鸿蒙生态接入设备大幅增长,平台生态成为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