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分享到
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13日电(记者张伟)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2025数博会)专业展将于8月27日在贵阳启幕。2025数博会以“数聚产业动能智启发展新篇”为主题,聚焦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作为数据要素领导品牌,云基华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基华海)以数据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全方位呈现其全链路数据要素解决方案及创新实践,探索数据要素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通过“数据+AI+场景”的深度融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届数博会,云基华海将设置“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底座——数据价值权益实现——赋能产业智改数转”三大板块,系统展示“三”大基础设施底座平台,构筑支撑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新型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创新推出“四”大价值权益服务体系,通过制度创新、服务支撑与技术赋能的深度融合,形成确权登记、合规评估、估值计价、跨境流动的闭环解决方案,构建数据价值权限实现“新范式”;重磅发布“一”站式场景运营解决方案,深度融合高质量数据集、人工智能及创新场景应用,打造赋能产业升级“新引擎”。此次参展,云基华海将全面展现其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的引领作用,通过“341”的数据要素全链路服务体系战略布局,助力各地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打造数据流通与价值创造新高地。
云基华海董事长鲁红军介绍,作为国内首家提出数据资产运营理念的公司,云基华海成立十余年来,始终致力于数据价值的挖掘和释放,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立足“政策规划咨询、关键技术研发、人工智能推动、场景应用运营”的战略布局,在北京设立前沿技术研究院,深度参与国家数据要素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及制度文件的起草编制工作,为行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支撑;在南京打造高质量数据集服务中心,聚焦高端数据标注,实现“数据采集-预处理-标注-模型验证-场景应用”全产业链闭环,构建人工智能数据创新服务应用体系;在深圳布局场景运营中心,构建以公共数据为核心,融合产业数据打造可持续运营、商业闭环的场景应用解决方案;西安研发中心,聚焦数据要素关键技术攻关。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数博会上,云基华海将重磅推出云派可信数据空间产品TDS,融合数据沙箱、多方计算、联邦学习、TEE等前沿技术,提供近30种使用控制策略,为用户提供灵活的“在哪用、给谁用、怎么用”策略组合模式,对数据使用行为进行细粒度、动态、可追踪的控制,确保数据的使用严格遵循合约约定。
鲁红军表示,能支撑起这样的全链路布局,源于云基华海五大核心竞争力的深度积淀。其一,技术实力深厚,深耕十余年研发区块链存证、隐私计算、零知识证明等关键技术,构建起以可信数据空间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攻克数据流通中的安全与信任难题;其二,理念模式领先,作为国内首家提出数据资产运营理念并落地数据要素流通平台的企业,探索出可复制的运营路径,引领行业变革;其三,基础平台成熟,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平台等载体形成完整生态,支撑数据价值高效释放;其四,服务能力专业,覆盖数据产权登记、合规评估、估值计价、跨境流动等全环节,提供“管家式运营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其五,应用场景广泛,在医疗、金融、教育等多领域落地实践,验证了技术与服务的可靠性。
数据要素的价值,终究要在具体场景中落地彰显。云基华海已在文旅、医疗、金融、农业、智能制造等多个行业实现成熟应用。鲁红军详细介绍了西安城墙永宁门景区的“数据要素×文旅”项目案例:该项目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物联网感知及历史文献数字化等技术,构建起覆盖“建筑结构、文化脉络、环境动态”的高质量文旅数据集,结合AIGC技术打造智能导览、XR沉浸体验、文化数字资产、研学教育、文创周边五大应用场景。同时搭建“文旅数据集加工平台+空间互联网共创平台”,形成“数据采集—加工治理—内容共创—场景应用—价值变现”的闭环模式,为全国文旅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未来3~5年,我们探索数据要素项目落地实践,并依托各地的数据产业聚集优势开展公共数据场景化运营。”鲁红军介绍,云基华海将在多个重点方向挖掘应用需求,全面参与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国家试点的建设、集成整合,打造数据要素及数据空间应用场景,试点跨境数据流通业务,探索金融、医疗、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多类数据应用。
作为数博会的“老朋友”,云基华海通过这一平台强化“数据资产运营”专业形象。鲁红军回忆道,2024年参与“数据交易生态大会”时,其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成为交流热点,吸引了数据交易所、数据集团等生态伙伴的关注,为公司创造了很多的项目机会点。他表示,云基华海期待在本届数博会与更多地方政府、数据集团及业界同行交流,共同探索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价值实现、赋能产业“智改数转”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应用,共绘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擘画数字经济时代新篇章。(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