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博-凯时未来科技引领者

外卖限速不能只盯着骑手-尊龙凯时官网平台
i1pcban.jpg i1pcban.jpg

行业动态

外卖限速不能只盯着骑手

2024-08-19 

分享到

  近日,广州市针对外卖骑手的管理出台了新规,不仅要求骑手驾驶电动自行车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时,还有“对一周内有3次以上违章行为的外卖骑手实施全行业停单一天以上限制;在一个周期(3个月)内违章次数超过10次的骑手,或将列入黑名单”的规定。

  不只是广州,近一段时间以来,淄博、青岛等地对外卖骑手的骑行服务推出了相关规定,其中涉及限速和遵守交通法规等内容。从道路交通安全的角度,多地对外卖骑手的管理缘于,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上升,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道路交通事故呈现高发态势,而即时配送领域是“重灾区”。

  尊龙凯时智慧科技

  以广州为例,2021年该市即时配送行业交通违法查处量为13万宗,同比上升278%;2023年广州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同比上升63%;2024年以来,广州共查处外卖电动自行车各类违法行为超过12万宗。

  沉疴需下猛药。新规的实施必定会让外卖骑手逆行、闯红灯、不按车道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所收敛。但要从根本上遏制外卖骑手不良驾驶行为,提高外卖骑手自身与行人的安全保障,笔者认为:开“药方”时不能只盯着外卖骑手。因为,让外卖骑手面临“不超速就超时”两难处境的,至少还有消费者对即时配送订单时效的高期待和平台严苛的考核机制。

  对于外卖限速,消费者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在享受外卖骑手带来的快捷和便利的同时,抱怨外卖骑手对规则和环境的破坏。一位消费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其对外卖骑手横冲直撞造成的交通拥堵和影响出行安全表达不满,另一方面还担心限速行驶后送餐速度变慢。

  而消费者对外卖配送时效的高期待,与平台在业务拓展时将“送达时效”作为卖点不无关系。几年前,笔者在移动端下载了某生鲜电商平台的APP,就是因为平台地推人员宣称“下单后30分钟内送达”。

  这是平台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持下,不断提高考核指标和配送时效的结果。前几年有一篇很火的论文《“数字控制”下的劳动秩序——外卖骑手的劳动控制研究》举了一个例子:作者送餐时发现了一条走路送餐的近道,后来他就通过走近道,省下一些时间来休息或者多接一单。可是平台很快利用大数据监测到了这一点,于是平台规定的送餐时间也被缩短。

  有数据显示:2016年,3公里送单限时最长1小时,到2017年被压缩到了45分钟,2018年,时限又变成39分钟。目前,3公里以内的订单,平台普遍要求外卖骑手在35分钟以内送达。这让“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不得不抱着侥幸心理,不断提高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以免被消费者投诉,被平台罚款。

  事实上,新规也要求平台企业完善配送人员和配送车辆的管理,按照最高25公里/时的时间合理设定配送时限和路线。对于外卖骑手不遵守交通法规,新规列出了“停单”和“列入黑名单”的惩罚措施,那对于平台企业,又该如何监管和惩戒呢?(本文系2024年第16期《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