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3
分享到
近一段时间,萝卜快跑火出了圈。作为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订单量爆发式增长。这也引发人们对自动驾驶网约车抢网约车、出租车司机生意的担忧。
不止公共出行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也愈发深入。“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松绑,自动驾驶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开始变得活跃起来。自动驾驶技术在干线物流领域的应用已经步入了商业化探索阶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秘书长左新宇7月25日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与公共出行领域一样,担忧也随之而来:卡车司机的岗位会被自动驾驶系统替代吗?
近年来,布局干线物流的自动驾驶企业越来越多,智加科技总裁李勃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智加科技与多家国内头部主机厂合作研发的自动驾驶卡车,运营范围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长江中游经济圈,承担快递、快运、零担、整车等不同的业务类型。
小马智行在干线物流领域也进行了探索。小马智行副总裁、卡车事业部负责人李衡宇介绍到,截至今年6月底,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卡车测试里程近600万公里,物流商业运营里程超250万公里,货运总重近3000万吨公里。此外,小马智行与中国外运合作成立了青骓物流,致力于自动驾驶在干线物流领域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升级,许多物流企业对自动驾驶卡车敞开了怀抱。中通快运陆运管理中心总监章永明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介绍到:“中通快运2019年开始进行测试自动驾驶卡车,在2023年‘双11’实战中,投入少量自动驾驶车辆试运营,有效提高了干线长途货运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2024年正式完成交付的自动驾驶卡车,被批量投放在华东、华南、华中等重点区域的干线运输线路。”
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对自动驾驶持开放态度,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卡车司机的紧俏,二是节能减排。
李勃讲到,智加科技研发的自动驾驶卡车在联合运营场景中已实现双驾变单驾,自动驾驶平均比例96.7%,可以有效节省人力成本。章永明表示,“我们使用的智能重卡实现了500~800公里由两个驾驶员变为一个驾驶员,使人力成本直接降低40%。”
在自动驾驶状态下,编队行驶能进一步降低对人力的需求。不久前,小马智行在北京首批获准开展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在京津塘高速等路段进行“1+N”编队自动驾驶测试,李衡宇表示,与传统卡车相比,当实现后车无人时,1+2的卡车编队自动驾驶方案,将节约2/3的物流人力成本。
而在降耗增效方面自动驾驶卡车也展现出了自身的优势。首先,自动驾驶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物流运输的时效性。左新宇讲到,自动驾驶不仅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延误,还可以根据实时交通状况、天气条件和道路状况等因素,智能规划最优路线,减少行驶时间和里程,提高运输效率。自动驾驶卡车不受驾驶员疲劳限制,能够实现全天候、连续运营,从而提高运输效率。这种连续运营的能力有助于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加快物流周转速度。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帮助干线物流企业节省成本。左新宇告诉记者,通过优化行驶路线和速度,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加速和刹车,并能够根据路况和车辆状态实时调整驾驶策略,从而降低油耗成本。
李勃表示,基于智加科技的FEM节油算法与真实物流场景试运行数据,自动驾驶比人工驾驶省油最高达10%,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更加节能绿色、低碳环保。
在传统的干线运输场景下,司机在隧道、雨天、雪天、夜晚等复杂场景中容易出现失误造成不良后果。左新宇表示,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更准确地应对道路情况,减少因人为错误导致的交通事故。其还具备强大的环境感知和决策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复杂道路环境和突发情况,提高行车安全性。
如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卡车全车搭载20个传感器,可确保车辆在雨雪雾及夜间等工况下安全行驶。配备的自动驾驶计算大脑反应时间仅需要100毫秒左右,大概比人工驾驶快3~4倍。
作为自动驾驶卡车的使用方,章永明也表示,通过这几年的实际运营验证,智能重卡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都相对突出,智能重卡的安全风险相比人工驾驶降低约70%,运营至今无事故,较普通重卡节油3%左右。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卡车在干线物流领域取得了多重技术突破,专注于干线物流领域的一些自动驾驶企业也取得了诸多成果。未来,自动驾驶企业还将继续在干线物流领域不断探索。
去年,智加科技无人重卡在苏台高速S17完成全球首次示范运营,展示了无人重卡在实际道路上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后,还获得全国首张重卡无人驾驶开放道路测试牌照,进一步在干线物流场景下进行技术探索和验证。
今年,京津塘高速自动驾驶重卡示范应用的获准,也让小马智行对实现干线物流自动驾驶充满信心。李衡宇讲到:“它突破了单一省市内的限定测试区域,也让我们看到了其他跨省牌照的希望。同时,我们与中国外运合作,凭借其在物流行业的领先地位和资源优势,在货运客户及订单方面提供了保障。未来,小马智行将和中国外运继续深入合作,不断丰富自动驾驶物流的场景,拓展自动驾驶物流商业运营网络,共同努力去引领整个物流产业的智慧化转型升级。”
在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完善之下,自动驾驶卡车的市场需求量也在逐步增长,并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亿欧智库在《2021中国自动驾驶干线物流商业化应用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中国干线年自动驾驶干线亿元。
左新宇讲到,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方式的需求日益增加。自动驾驶卡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如路线固定、车速稳定、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等,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选择。据章永明透露,2024年中通快运计划投入上百台智能驾驶重卡,并根据车辆的实际运营效率及使用效果规划后续投放的规模和数量。
每当谈及自动驾驶技术时,挤占司机岗位的担忧总会伴随而生。但就干线物流领域而言,这种担忧为时尚早。在李勃看来,“短期内自动驾驶技术及商业化模式依然处于探索应用阶段,会与传统模式形成并存格局。智能驾驶也将催生新的运力服务模式,产生新的、更多职业岗位,从繁复、无附加价值的劳动中将具有创造价值的人解放出来。”
章永明也表示,短期内自动驾驶技术还不能完全替代人工,全无人驾驶卡车的发展仍需时间。目前,在智能驾驶系统的支持下,卡车驾驶员已从以往的“纯人工驾驶模式”转变为简单轻松的“安全员模式”,能帮助卡车驾驶员降低工作强度和驾驶疲劳,为驾驶员提供更安全更省力更轻松的舒适驾驶体验。同时,对于干线物流公司来说,可以通过基于AI技术的智能重卡TCO降本解决方案,实现高效运营,通过精益管理来系统化降本。
李衡宇认为:“卡车司机处于短缺状态,自动驾驶其实是对卡车司机人力的补充。此外,自动驾驶带来的产业升级也会创造出更多的岗位,例如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里,就包括‘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