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分享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量达到41.06泽字节,相当于1564万个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数据资源总量。这41.06泽字节,纵向看,比“十三五”末翻一番多;横向看,我国占全球数据总量的比例达到26.67%。2024年,我国人均数据生产量是“十三五”末的2.2倍。
今天,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在会上透露了上述信息。他表示,数据资源爆发式增长,既反映了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也反映数字中国建设深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加速,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无论是全社会对数据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还是数据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开发利用的成效和水平,都达到了全新高度。
在公共数据方面,我国印发了《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资源登记、授权运营、价格机制相关政策发布实施,形成了“1+3”政策体系。同时,我国开展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服务,国家登记平台登记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覆盖超过78个国民经济大类。在企业数据方面,我国出台专门政策文件,推动可信数据空间的试点,目前已经布局了22个行业和28个企业试点项目。
此外,国家数据局以场景为牵引,打造“数据要素×”、公共数据“跑起来”等品牌,目前发布了70个示范场景,覆盖智慧农业、医疗健康、交通物流等重点行业领域,形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应用成果。从行业看,基于气象数据开发的产品和服务超过1.4万个,支撑了近13万个应用场景。从市场看,服装企业利用消费数据,开展个性化的设计生产,从设计下单到生产到发货,最快只需要3-7天,数据驱动的柔性供应链模式让中国制造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