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博-凯时未来科技引领者

北京顺义“两区”建设成果持续显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尊龙凯时官网平台
i1pcban.jpg i1pcban.jpg

行业动态

北京顺义“两区”建设成果持续显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2024-08-25 

分享到

  8月21日,北京市顺义区“两区”建设第21次新闻发布会召开。顺义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蓬勃介绍,顺义区立足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赋能、聚焦重点项目、推进园区高水平开放,各项措施在顺义落地见效、走深走实。日前,北京市“两区”办公布了2023年重点园区(组团)考核评价结果,顺义区获评A类,至此顺义区在两项市级评价中均获评A类,排名全市前列,成为平原新城中唯一两次获评A类的区,“两区”建设阶段性成果持续显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顺义区已围绕航空服务、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及京津冀协同、口岸便利化等方面形成6项新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案例。积极落实全市服务业扩大开放2.0阶段工作部署,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持续深化,全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揭牌开业,两款罕见病药品已完成“保税备货、分次出区、临床应用”全流程操作。

  全市首例京津冀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落地,辐射带动京津冀消费市场。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业务量持续攀升,自2019年试点以来,业务年销售量从25万单发展至近400万单,年销售货值从3142万元发展至4亿元。今年上半年,试点企业共完成业务量110万单,实现超1亿元医药产品销售。“保税+消费升级”规模不断扩大,试点品类已超过4000个,带动试点企业1至6月完成销售额13.9亿元,同比增长28%。搭建进口生物制品检验绿色通道,1至6月进口生物制品品种47个,其中疫苗8个,实现疫苗通关货值223.8亿元,同比增长10%,通关检验效率大幅提升。

  北京顺鑫福通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获“特别”资产认证,成为全国首例食品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数据资产登记案例。全市首家服务“两区”建设创新发展的标准化精准服务站揭牌成立。帕德博恩大学国际预科学院北京校区项目启动,为顺义区教育事业的对外开放、中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赋予新动能。首都机场国内航空货运站项目于近日开工,建成后将加速高端物流要素集聚,年货物处理能力预计达50万吨。京东智能产业园顺义项目开工建设,打造新一代供应链导向型电商及智慧物流产业示范园区。新国展二期预计于年底完工,将成为北京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型会展场馆。

  2024年以来,全区新增“两区”入库项目1014个,落地项目781个,均排名全市第1。1至6月,全区新设外资企业60家,同比增长25%,累计吸引合同外资1.22亿美元,同比增长85.5%,完成实际使用外资2.68亿美元,获批市级外资研发中心22家。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912.5亿元,同比增长8%。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上半年多项经济指标“抢眼”,综合竞争力保持全国第一。天竺综保区设立全市首家罕见病诊疗机构“北京罕萌诊所”,北大口腔医院天竺门诊部、汇海国际医疗中心相继开业,进一步完善医疗健康全产业链,已聚集多所医疗机构及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30余家,上半年从综保区口岸通关的药物品类已增至200种。中德产业园成为全市首批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召开2024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引入德国全球市场领导者(世界隐形冠军)峰会资源,中德汽车产业数据可信流通服务平台等10余个项目完成合作签约;引进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为企业来华发展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

  北京理工华创项目打造全市首例“竣工即交证”项目,多部门“并联”办理竣工验收、测绘备案等事项,最大限度压缩环节流转时差。北京市电子证照“码上办”应用场景率先落地我区,使“数据跑路”代替“人工跑腿”,解决了业务办理中断、群众多跑腿等问题。

  下一步,顺义区将按照“两区”建设打头阵的目标要求,以市、区2.0方案为统领,激发全区开放创新积极性,全力加快“建立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等高含金量政策落地见效,打造具有顺义服务贸易特色的“便利自贸”品牌,为全市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国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贡献顺义力量。(刘文)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方平台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以党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把党支部建在科技前沿一线、建在国家重大需求一线

  宇宙诞生之初,物质和反物质的性质应该是对称的、数量应该是等量的。但现在的宇宙,却难以找到反物质。

  文化数字化作为数字技术与文化资源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文化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21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大会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通过推动全球机器人科技与产业的发展,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1980年,山东大学原校长、著名数学家潘承洞与同为数学家的胞弟潘承彪共同出版专著《哥德巴赫猜想》,全面总结了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提出之后的研究发展,特别是近60多年来的最新成就。

  本次博览会深化“机器人+”应用场景展示。27款人形机器人进行了整机展示,数量创历届之最。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也会同期举行。来自全球的观众可进入机器人世界,开启沉浸式游览体验。

  这里就是武威重离子中心,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就安放于此。

  今年以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巾帼有为的故事不断上演,激励着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中更好发挥“半边天”作用。

  这些超重元素的性质可能会揭示更多关于在大规模天体物理现象中产生的原始元素的信息。研究这类奇特物质可能有助于科学家理解我们周围自然存在的、更为典型的物质。

  中部地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8月1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完成3590米既定掘进任务,顺利抵达珠江口水域海平面下106米,创下中国大盾构水下掘进最深纪录,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掘进的最深海底纪录。

  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下线兆瓦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压缩机组在辽宁营口下线,这是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

  记者近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付新华教授团队与湖北大学李代芹教授、张士昶副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某些蜘蛛能够操控并利用萤火虫发光信号,进而诱捕更多萤火虫。

  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党总支通过党建工作引领,产能、效率、质量等多方面均得到提升,实现核电产品“零废品”目标,设备完好率97.5%以上。

  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2潜次作业,这是“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本期,我们组织老师、学生讲述亲历,并结合记者调查、专家视点,为以科学评价助力科学育人汇聚智慧、提供启发。

  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负责人张建国说,从项目成果鉴定到产业成果推广,中试基地按照“政府主投+公司主管”建设运营模式,为源头创新顺利走向产业化,解决了堵点卡点问题。